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麻将糊了2的玩法的规则 > 新闻动态 >

头脑风暴:没有好创意,是你还差100个想法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1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37

图片

前置思考

请阅读以下关于团队表现的一段材料,并思考:这给你什么启发?

同样是一群人,表现却大不相同。

例如,一个和尚挑水喝,两个和尚抬水喝,三个和尚没水喝。

例如,三个臭皮匠,顶一个诸葛亮。

Q1:什么是头脑风暴?

A:

1、头脑风暴(Brainstorming),由美国创造学家A·F·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,指的是:

以充分自由联想为核心激发群体智慧方法。

这里的“风暴”是一种隐喻,表示群体成员自由联想,产生大量想法。

2、群体表现,因交互而异。

群体可以产生智慧,超越任何一个成员。

例如,前置思考中提到“三个臭皮匠,顶一个诸葛亮”,群体表现得像诸葛亮,虽然每一个成员都只是臭皮匠。

但要实现这一点,需要具备先决条件,否则不仅达不到,还可能造成“三个和尚没水喝”。

一个重要原因在于,群体成员交互方式不同。

例如,前置思考中提到,与一个和尚挑水喝不同,两个和尚抬水喝,采用的是“共抬”这种交互方式。

但三个和尚没法像两个和尚那样“抬”,又不想像一个和尚那样“挑”,最终什么都不做,于是没有水喝。

奥斯本设计头脑风暴这种方法,目的是激发群体智慧,方式是创造助推条件,具体是着眼于构建群体成员良性协作交互方式。

今天的词条,精读君简介头脑风暴,供读友们参考,提高创意激发能力。

Q2:怎样理解头脑风暴?

A:

1、理解原则。

为理解头脑风暴运行机制,我们先逆向思考,考察传统群体沟通存在的不良交互问题。

在群体沟通中,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,容易陷入团体迷思。

表现出来是,群体成员倾向于使自己观点与团体相一致,一些有争议观点、有创意想法,以及客观评价都没有提出来,或者是遭到忽视及排斥。

这样的不良交互,读友们或多或少都有体验到。

例如,感受到趋同多数人意见从众冲动,不想再独立思考;感受到自己观点如果与众不同,就会被批判否定;感受到自己作为少数派压力,更愿意沉默而不是公开自己异议。

如果有类似感受,表明群体沟通交互不良。为克服缺陷,头脑风暴遵循如下两个沟通原则。

①延迟评判:提想法时就只提想法,不对优缺点评判。

②一视同仁:认可头脑风暴领导参与,否则不让参加;每个人都必须发言提想法。

之所以要延迟评判,是因为这种延迟具有策略性。类似运用思考帽“平行思考”,每次只思考一个侧面,头脑风暴不把生成和评价混在一起,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激发创意。

原因在于,提出想法和评价想法阶段目标不同。提出阶段,目标是想法越多越好;评价阶段,目标是想法越有效越好。混在一起,两个目标冲突,都难以达到。

之所以要一视同仁,是因为群体沟通时,大家要有基本共识。如果没有共识,沟通协作就很难。关于群体如何良性交互共识越多,越容易实现良性交互。

反之,如果达成共识很少,就容易造成误解和冲突,产生内耗。与其如此,没有达到共识者不要参加头脑风暴,效果反而更好。

为保障上述原则执行,可以考虑专设主持人,出现违反原则言行时予以纠正。主持人类似裁判,本身不参与讨论,只负责维持会议顺序。

2、掌握流程。

头脑风暴流程并不复杂,一场典型头脑风暴可能包括如下3个阶段。

①会前准备

寻找合适参会人,越具有多样性越好;根据会议时间确定参会人数,保障每位参会人发言时间;介绍头脑风暴流程,确保每位参会人都理解并认同;明确头脑风暴主题和想要达成目标。

②会中讨论

主持人简要介绍会议议题,只谈事实、目标,以免影响讨论,同时在过程中纠正不符头脑风暴发言和做法;每位参会人逐一发言,只提想法,不做评判,不谈对错,不谈是否可行,由专人做好想法记录。

③会后梳理

会中讨论全程不做评判,会后将所有想法汇总,根据创意性、可行性、预期效果等多维度进行分类,梳理成一张表,另外召开专门会议,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想法评价,择优确定要试行解决方案。

整个过程并不复杂,影响实施效果有一个关键是,在讨论中实施“以量取质”原则,意即:只要有足够多想法,一定可以产生优秀想法。没有优秀想法,主要还是因为想法不够多。

头脑风暴会议目标很明确,就是获得尽可能多想法。这里的“多”,不是指三五个,一般是几十个,甚至上百个。

优秀想法总是稀缺,占全部想法比例较低。这个比例有一个基准值,对于天才、人才和普通人来说,彼此相差并不大。

天才之所以是天才,是因为他们遵循“以量取质”原则。

巴赫每周都会做一首康塔塔曲,就算在他生病或者疲惫时,也是如此。爱因斯坦最出名成就是相对论,但他还发表其他200多篇论文。

达尔文以演化论闻名于世,但他一生还完成100多部其他作品。画家毕加索一生则创作了2万多件产品。

事实上,天才所生产出的糟糕作品数量,要远超出一般人才和普通人,原因就在于天才生产出更多作品。但以成果导向来看,决定一个人是否是天才,不是由他们糟糕作品决定,而是由他们优秀作品决定。

类似的,头脑风暴要想出效果,也要切实遵循“以量取质”原则。

3、借鉴运用。

理解头脑风暴原则,识别实施流程后,我们就可以在实践中借鉴运用。

我们来考察一个案例。某蛋糕厂为了提高核桃裂开完整率,对“如何使核桃裂开而不破碎”进行一次小型头脑风暴会议,会上大家提出近100多个想法,但似乎都没有实用价值。

其中有一个人提出:“培育一个新品种,这种新品种在成熟时自动裂开”。当时认为这是天方夜谭,但有人利用这个设想思路继续思考,想出一个核桃被完好无损取出并且简单有效好方法:在外壳上钻一个小孔,灌入压缩空气,靠核桃内部压力使核桃裂开。

回顾这个过程,读友们不难体会到“不做评判”价值。

即使初听起来十分荒谬想法,也不要下意识评判不可行。因为即使这个想法很可笑、很不切实际,其中也可能包含有价值火花,而这个火花可能会引申、拓展出一个优秀解决方案。

试想,如果不是通过头脑风暴会议,这些闪光但初听起来可笑想法,会被提出来吗?可能提出者本身都会认为不可行,从而不会提出。

诸如此类,读友们可以总结每一次头脑风暴得与失,归纳实施要点。

比如说,奥斯本等人认为,头脑风暴能够生效原因,至少有以下4个方面:

①个人欲望

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,个人欲望自由不受任何干扰和控制,非常重要。遵循“延迟评判”原则,能让每个人畅所欲言,提出大量新观念。

②竞争意识

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,人类有争强好胜心理,在有提出更多有价值想法竞争意识情况下,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%或者更多。

③热情感染

在不受任何限制情况下,人人自由发言、相互感染,能形成热潮,突破固有观念束缚,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。

④联想反应

在集体讨论问题过程中,每提出一个新观念,都能引发他人联想。相继产生一连串新观念,产生连锁反应,形成新观念堆,为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更多可能性。

以上实施要点并没有穷举,读友们可以举一反三。

在词条的最后,精读君要提醒的是,注重构建良性交互机制。

同样一群人,如何交互,对结果影响显著。想要获取好结果,除构建良好协作氛围外,还要注意构建良性交互机制,必要时作为流程、原则和制度固化下来。

后置思考:

①几个人随时随地进行简化版头脑风暴,你怎么做?

②头脑风暴对于探索第3选择,你觉得有什么帮助?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我的网站